2025年10月17日至23日,南宁学院成功举办马来西亚拉曼理工大学“2025 中华壮族文化与科技创新”研学活动。本次研学活动由东盟学院开展实施,围绕科技创新实践、民俗文化体验、“我眼中的南宁”文化调研三大主题展开,旨在推动马来西亚青年深入了解中国科技发展成果与南宁地域文化特色。本次活动也恰逢南宁学院40周年校庆前夕,为校庆筹备注入国际化活力。
10月18日上午,开营仪式在我校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南宁学院东盟学院院长吴洁、拉曼理工大学持续与专业教育中心署理主任李金财、研学团班主任罗浩诚、阙杏及马来西亚拉曼理工大学5名研学团成员出席了开营仪式。仪式由东盟学院专任教师全淇言主持。开营仪式上,吴洁院长首先代表南宁学院致欢迎辞。她回顾了自2025年6月成立南宁学院-东盟高校“有邻”联盟以来双方院校的合作互访,肯定了两校在人才培养、师生互访、科研合作等领域的创新合作。吴洁院长表示,此次体验团活动不仅是两校深化合作的重要实践,更是中马青年学子增进了解、共续友谊的难得机遇。随后,吴洁院长详细介绍了此次研学活动的基本情况。她希望各位青年深入了解中国科技发展成果与南宁地域文化特色,实地感受南宁学院在实践教学领域的成果。拉曼理工大学持续与专业教育中心署理主任李金财在讲话中表达了对南宁学院的感谢,并期待通过此次研学活动,进一步加深两校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今后的师生互访交流打下基础。随后,吴洁院长宣布开营。仪式最后,双方院校互相赠送了纪念品。

开营仪式合影
10月18日至23日,研学团成员在南宁学院师生的带领下,参观我校现代产业学院和实践教学场所,参加了多场别开生面的工作坊,并在南宁市区实地感受壮乡文化与科技成就。
在科技创新实践部分,研学团先后参观南宁学院交通运输学院、食品与质量工程学院以及华为数字技术产业学院。在交通运输学院的广西中国—东盟综合交通国际联合重点实验室,学员沉浸式体验地铁列车驾驶、站务调度及智能闸机操作等实训项目,深入理解南宁学院 “应用型、开放式、新体验” 的办学理念;在食品与质量工程学院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现代产业学院,学员学习壮乡特色美食的制作工艺,了解艾叶糍粑的历史文化意义,亲手参与糍粑制作;在华为现代产业学院展厅,师生通过观看企业发展历程、了解产教融合成果介绍,直观了解我校数字技术应用与教育实践成果。

研学团成员到访我校交通运输学院

研学团成员在食品与质量工程学院体验制作壮乡特色美食

研学团成员参观华为-南宁现代产业学院展厅
在民俗文化体验环节,聚焦壮乡文化传承。研学团在教育学院组织的竹竿舞活动中,跟随中马传统音乐节奏参与互动,感受壮族农耕文化内涵;在醒狮文化研习中,学员跟随我校学生学习麒麟步等基础动作,体悟岭南狮舞的精神价值;在艺术与设计学院的陶泥制作工坊,学员动手学习陶艺制作,领会“器以载道”的东方文化智慧。

研学团成员体验竹竿舞和舞狮等民俗文化

研学团成员在艺术与设计学院制作陶艺
此外,东盟学院还为研学团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校外考察活动。在班主任罗浩诚老师的带领下,研学团走进东盟商务区、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邓颖超纪念馆、广西民族博物馆、南宁孔庙及青秀山风景区等地,通过镜头记录南宁的现代发展风貌、历史建筑特色、文化遗产细节及生态环境优势,进一步理解南宁作为“中国绿城”与“东盟门户”的城市定位。

研学团成员参观南宁孔庙

研学团成员饶有兴致观看邓颖超纪念馆展板
在10月23日举行的结营仪式上,东盟学院李隽宜副院长做了讲话,她在讲话中指出,此次研学活动为中马青年搭建了文化交流与科技学习的平台,东盟学院将以此次研学活动为基础,持续深化与马来西亚拉曼理工大学的教育合作,拓展人文交流维度,为推动中马友好关系发展贡献力量。研学团师生感谢南宁学院细致周到的安排,认为此次研学活动收获满满,领略到了真实而充满活力的中国。在结营仪式上,研学团学生以视频、演讲、留言等多种形式展示了“我眼中的南宁”文化调研成果。

学员在结营仪式上进行调研汇报
此次“2025年中华壮族文化与科技创新体验团”活动,不仅为两校师生提供了面对面交流的平台,也为中马两国的教育合作与人文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南宁学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深化与东盟国家的教育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为推动中马教育人文交流迈向新高度作出更大贡献。
(图/文 东盟学院 罗浩诚 一审一校 赵春燕 二审二校 李隽宜 三审三校 吴洁)